蘋果日報 2007/01/20 曾韋禎(作者為協同中學校友、文史工作者)

我的母校、嘉義縣基督教協同高級中學一夕間成為媒體競相報導的焦點。因為一位數學老師即將接受變性手術,並主動向校方報備他性別認同的問題。校方經多次「溝通」後,要求他主動離職未果,進而要求他必須以男性身分出現在學校,甚至接受「矯正」。看到這樣的新聞,不免讓我這位老校友感慨萬千。


深受學生歡迎愛戴

這位老師是非常聰明、認真又盡責的老師,無論是上課或是私底下,都是平易近人、幽默風趣,深受學生的歡迎與愛戴。在教學之外,他也有廣泛的興趣,曾長期在嘉義的地方廣播電台主持節目,介紹古典音樂,為當年的文化沙漠嘉義灌溉了一絲文化氣息。在大學開放推薦甄試入學之初,他向電台爭取時段,讓學生去作廣播節目,實地體驗傳播媒體的運作過程,使學生得以從中發掘自己的興趣,也在求學過程中多了一份有趣的歷練。恰巧這位老師又跟我在同一個教會作禮拜,即使在學校未曾親炙老師的教導,卻在教會內認識到這位老師熱心事奉、追求信仰的一面。他不但是一位出色的經師,更是一位人師,也是信仰道路上的楷模。

這樣的一位優秀老師,就「老師」的角色而言,無疑是成功且稱職。然而,上帝卻跟他開了一個玩笑,把他的性別給錯置。老師選擇勇敢去面對,讓他的家人,不管是師母、他女兒,甚至連他媽媽都願意接受這樣的事實。學校的學生、其他老師也多以尊重的態度來面對。這本是兩性平權最好的範例與教材。然而,保守派的校方,卻如同耶穌時代的法利賽人一般,針對起老師的性別認同大作文章,甚至要老師接受「台灣走出埃及輔導協會」的輔導。什麼是「台灣走出埃及輔導協會」?是由一群自以為是的基督徒所組織之團體,強迫同性戀者必須接受上帝所賜予的「肉體」性別,「幫助」同性戀者成功改變性別認同並得著自由之路。

就基督教的教導來看,人不是上帝,無權代理上帝施行審判。在《聖經》「創世紀」中,以往不斷陷害約瑟的眾兄長們,惶恐地在約瑟面前向約瑟俯首認罪,約瑟說:「用不著害怕,我不能替代上帝。」來安慰驚恐的兄長。當法利賽人抓了一位行淫的妓女來到耶穌面前,要求照摩西律法用石頭丟死這位婦人,耶穌說:「你們當中誰沒有犯過罪,誰就先拿石頭打她。」結果圍觀的群眾一個一個溜走,只剩耶穌與婦人留在當地。

作為性別教育起點

一位老師的職分是在傳道、授業、解惑,並無須為傳統社會認知的性別傾向來作背書。身為教會學校的決策高層,更該謹守耶穌的教導,不可時時想取代上帝,進行道德審判。既然上帝將人的性別給錯置,就得尊重上帝的創作,而非強迫他人作改變。同是基督徒的校方決策高層,應該敞開自己的心胸,讓老師這樣勇於面對自己的嘗試成為美談,作為基督教性別教育的一個起點。而非如同中世紀獵巫一般,用殘暴(不管是實質或是心靈)的方式,去壓迫跨性別或是性別錯亂的人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